党建文化

光辉历程

阅读量:

从几间旧瓦房起步
  1948年,南阳解放,旧式接生法使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。解放后的南阳,百废待兴,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妇女儿童健康。1952年,几位身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,在东关三眼井附近的几间破旧瓦房前,挂起了“南阳市第一保健站”的牌子。没有剪彩活动,也没有鞭炮声,但标志着延续千百年的旧式接生法,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!
 
  当时的保健站,设备极其简陋,几张木床、几件简单器械;条件十分艰苦,吃水用扁担挑。但是,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非常高昂,遇到难产产妇时,守在产床前几天几夜没人叫苦叫累。伙房炊事员牛德清师傅,不分酷暑亚冬,不分昼夜,随时给产妇做饭。老大夫邱兰英谈及当年,感既万千:“那时候,保健站的医护士干工作没啥想法,唯一想的是让人家高兴来,再高兴走。小孩顺利降生,母亲平安,那就是咱们的快乐,那就是咱们的幸福!"稽海澜,保健站的创始人之一,一位老南阳城家喻户晓的产科大夫,其精湛技术成为老一代人的历史记忆。老站长赵世芬为普及新法接生,连续数月吃住在郊区农村,培训了数百名接生员……
      新式接生法,如同诺亚方舟呵护着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。据有关档案记载,南阳地区1953-1954年比1950-1951年人口增长12%,而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直线下降。
 
传承在发展中延续
  1961年,南阳市保健站更名为南阳市妇幼保健院,当时职工36人、床位30张。1969年,并入南阳市“六二六”医院(南阳市医院)。文革时期,妇幼保健事业受到严重破坏,工作几乎停滞。1976年,重新复建的南阳市妇幼保健院,当时职工15人、床位10张。1979年,迁至文化路现址。1994年,南阳撤地设市,更名为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。
 
  1993年,卧龙区妇幼保健院被国家卫生部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南阳首家“国家爱婴医院”;2003年,被省卫生厅授予南阳市首家“河南省十佳妇幼保健院”;2012年,跻身全国“县级百强妇幼保健院”行列。
 
  医院现有文化和雪枫两个院区,业务设置按照四大部制,即孕产保健部、妇女保健部、儿童保健部、中医药发展部。开展有产科、妇科、乳腺科、不孕不育症科;小儿内科、新生儿科、儿童康复科和妇女保健、计划生育、孕产保健、儿童保健(儿童五官科、儿童口腔科、儿童生长发育门诊、儿童心理卫生、儿童早期教育、亲子教育)、中医科、健康体检等业务。其中产科和新生儿科诊疗技术在本辖区领先。在南阳率先开展了妇科无痛人流术、子宫肌瘤及功血射频介入治疗;产科无痛分娩、导乐陪伴分娩、妊高症筛查、唐氏筛查、胎儿超声、胎儿脐血流检测;儿童智测、心理咨询、新生儿听力筛查、新生儿眼底筛查等业务。能够充分满足我区妇女儿童医疗保健需求,为整个卧龙区乃至中心城区,和周边县市人民群众,创造一个安全、高效、舒适、优美的医疗、保健、预防、康复环境。